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王 应 民 诗 词

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九营村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苍岩翠岭掩幽村,草舍诗魔昼夜侵。 露润鲜花调韵致,风飘落叶写神魂。 初读略显黄泥味,细品方聆绿水音。 数遍农家平淡景,翻成妙语向天吟。

(原创)浅议诗家语  

2008-11-27 15:43:07|  分类: 诗词理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(原创)诗家语小议 - 菊花仙人 -   菊   花   诗   苑

杜甫诗有一名句:“香稻啄余鹦鹉粒,碧梧栖老凤凰枝。”这里既没有生僻的字眼,也没有古奥的典故,读起来可能就是不知所云。其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倒装的句式。按照一般的逻辑应是“鹦鹉啄余香稻粒,凤凰栖老碧梧枝”。诗里要强调的是: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,梧是被凤凰栖老的碧梧。这就打破了常规的语序,把“香稻”和“碧梧”前置,而给后人留下一则诗家语巧妙运用的范例。

北宋王安石早就提出,写诗填词要用“诗家语”。古典诗词是音、形、义相结合的语言艺术,辞藻丰美、富于变化、言简意赅。在字句的锤炼上,在表达的比兴象征、化典渲染上都力求精妙。诗家语因受格律和字数限制,词语间多有跳跃,富有韵味,故所用语言多与散文不同。

诗家语有哪些特点?我择主要的归纳了几条:

(一)形象性。写诗词要用韵文,属于艺术语言;其思维用形象思维,寄情于景物,状物抒怀。用形象表现概念,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。所谓形象语言,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,来牵动读者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,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。如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就是用形象来说明爱的真与深。

(二)精练性。诗高度概括,言简意丰,能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。如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,仅十个字,就把诸葛亮的卓绝功绩及其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了。

(三)跳跃性。诗为了精练,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,叙述可以有跳动。如崔护的 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写了诗人去年“相遇”和今年“不遇”两件事。但两件事之间似乎缺少交代,结构上呈现大幅度的跳跃。然而绝句只能写四句,其中的连接部分要靠读者去联想补充。

(四)含蓄性。诗多用形象思维,意思和情感有的不直接道出,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。有人说诗词与其他形式的文体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: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“。理解这一点,解读诗意、领悟诗情就提高了一个层次。婉转地表达内心独到的生活感悟,典型例证有朱庆馀的“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。”朱庆馀受到张籍的赏识,但考前心中不免忐忑,又不便直言相问,故呈此诗。

(五)反常性。诗词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、最不规范却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。诗家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肯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,常常有悖于常理。如“剪取吴淞半江水”、“醉饮山光眼作杯”这样的句子,却因此而众人皆为之叫好,乃无理而妙、内藏别趣之故。

(六)生动性。“诗家语”要让形象给人以动感,巧妙地运用动词,能使全诗生辉,产生魅力。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的“闹”字,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的“弄”字,都堪称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。

(七)色彩性。诗的语言都带有感情色彩,而色彩本身也可以用来表达感情。如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读来使人胸襟豁达,清心明目,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、翠、白、青四色是分不开的。

(八)音乐性。诗词是语言艺术,如节奏、声调、平仄、押韵等都要寻求和谐与变化,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。我们说声情并茂,声是声音,情是情感,可见音乐在诗词创作中其地位之重要。律诗中的语言节奏要避免单调重复,也正基于此。

总之,常理之外,情理之中,形象、准确、鲜明、生动是对“诗家语”的基本要求。

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,在欣赏和写作过程中,都要用最大努力,对诗家语有所掌握,这是应具备的条件之一。写这篇小文,也是为了使大家能对诗的语言有较多的了解,尤其要知道那些空泛的口号与诗是不能等同的。以上仅为个人观点,不足之处,诚望方家指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81127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58)| 评论(4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