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王 应 民 诗 词

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九营村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苍岩翠岭掩幽村,草舍诗魔昼夜侵。 露润鲜花调韵致,风飘落叶写神魂。 初读略显黄泥味,细品方聆绿水音。 数遍农家平淡景,翻成妙语向天吟。

(原创)咏怀诗的欣赏与写作  

2015-02-17 10:34:38|  分类: 诗词理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(原创)谈咏怀诗的写作 - 菊花仙人 - 王 应 民 诗 词

咏怀诗的欣赏与写作

王应民

咏怀诗,就是吟咏和抒发诗人情志与怀抱的诗。它表达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感悟,当然也可以包括对往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。咏怀诗的代表人物应属魏晋时代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籍,以八十二首《咏怀诗》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,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,同时在体例和技巧方面也都有创新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咏怀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。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,发而成诗。“诗言志”,咏怀的作品自然很多,其内容涵括人生感悟、闲情逸趣思乡、念亲、友、送别等。

我们先来欣赏阮籍的《咏怀(其一)》:

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

薄帷鉴明月,清风吹我襟。

孤鸿号外野,翔鸟鸣北林。

徘徊将何见,忧思独伤心。

作品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暗中的内心苦闷,反映了诗人看不见希望的忧思。诗中以明月”、“清风”、“孤鸿、“翔鸟的意象,映衬了自己不寐而弹琴的孤影,写出了诗人在长夜未央时的徘徊”与“忧思

两句出自“建安七子”之一王粲的“独夜不能寐,摄衣起抚琴”,此动作描写着意刻画诗人的苦闷和忧思。

写道:“薄帷鉴明月,清风吹我襟。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,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,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。因为月光的是诗人,清风吹拂的是诗人,这样含蓄写,意味自在其中

"孤鸿号野外,翔鸟鸣北林。"写孤鸿在野外哀号,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鸣。所见者清风、明月,所闻者鸿号、鸟鸣,皆以动写静,写出凄清境,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。而且这两句更可能是琴声所表达的一种心中幻境。

徘徊将何见?忧思独伤心。茫茫黑夜诗人孤独、失望、愁闷和痛苦,为《咏怀八十二首》定下了悲伤的基调。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,却始终没把忧思说破,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

此诗正如元末明初刘履所评:比也,此嗣宗忧世道之昏乱,无以自适,故托言夜半之时起坐而弹琴也。所谓薄帷照月,已见阴光之盛,而清风吹衿,则又寒气之渐也。况贤者在外,如孤鸿之哀号于野,而群邪阿附权臣,亦犹众鸟回翔,而鸣于阴背之林焉。是时魏室既衰,司马氏专政,故有是喻。其气象如此,我之徘徊不寐复将何见邪?意谓昏乱愈久,则所见殆有不可言者。是以忧思独深,而至于伤心也。

    创作咏怀诗,要注意以下三点:

    1、描述事件。咏怀诗因事而发感慨,但即使相似的事,在不同的情形下也会有不同的陈述。另外由于引发感慨的事不一样,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取的笔法也不尽相同

    2、抒发情怀。咏怀诗重点在于“抒怀”,简要的叙事,而比较明显地重于抒情怀。但抒怀可直抒胸臆,亦可含蓄表达,视内容而定。

    3、“事件”与“情怀”结合技巧。在写咏怀诗时,“事”与“怀”的结合要恰当。所叙之事要简单明了,所抒之“怀”要深挚感人。特别是思乡、念亲、友、送别之作,更须以情动人。作品所抒之怀要在深度上感人,就需领会“感怀”的艺术技巧。

    学习前人的艺术精华,我也曾习作一首《步韵阮籍〈咏怀〉》:

    未生伯牙空抚无弦琴。

    山流清韵,青襟。

    夜阑闻轻露,日起见深林。

    遥知车马沸,安然不动心。

    俞伯牙,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,精通琴艺。无弦琴没有上弦无法弹奏的琴。梁萧统《陶靖节传》:“渊明不解音律,而蓄无弦琴一张,每酒适,则抚弄以寄其意。”韵:清幽的韵味。青襟:借指学子也可喻指襟怀,心胸。夜阑:夜深、夜将尽。车马:引自陶渊明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”

自己没有伯牙那么高的技艺,且学陶渊明幽居山里,抚无弦琴以寄情怀。唯有山风和着我的琴韵,山月照着我的衣裳。入夜可闻露响,晨起只见林深,其孤寂之境展现无遗。最后的十字句表明对遥远处的繁华之境漠然处之。整首诗表达自己一种安于清静、安于孤寂的情怀。

阮籍是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,不能直抒胸臆,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、象征、神话等手法,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。我们往往可以直抒胸臆。咏怀诗大多由时间、事件或地点引起诗人所感,“事”与“怀”之间不能没有关联,如果造成脱节或错位就失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5年2月17日

 

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93)| 评论(1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